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例广东
25日今天下午,广东省教育厅下发《关于线上教育安排的通知》,明确全省中小学校3月2日起开展线上教育,学生不返校。学生返校时间,将视疫情防控情况,经科学研判后确定,提前向社会发布。
(via:广东省教育厅官方网站)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25日通报,此前在省际公路通道上设置的个联合检疫站已全部撤除。为重点保障农民工等群体的返程运输,广东开展“点对点”运输,已累计组织运输省际农民工包车趟次。自24日9时起,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广东省交通运输厅通报,根据文件精神,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农村入口可以根据县级政府要求设置检疫站,但要确保人员、农产品进出畅通。各地等级以上客运站、客货运码头、城市公共交通重要站点、火车站、机场、口岸设置的检疫站点则按照原有机制保持运行。为保障应急物资优先通行,广东省设置或保留的公路交通联合检疫站点、卡口将设置“绿色通道”。同时,畅通运输通道,保障货运车辆和货物运输贯通到村、到厂、到园区、到工地,打通“最后一公里”。为重点保障农民工等群体的返程运输,广东省与四川、湖南、云南、广西、江西、贵州等主要劳务输出省份主动对接,建立了省际交通运输部门协作机制。目前,广东省累计组织运输省际农民工包车趟次,运送旅客1.1万多人。据统计,目前广东省约六成运输企业已复工复产,全省港口码头超过八成复工复产。(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2月25日发布《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文件提到,景区开放要坚持分区分级原则,不搞“一刀切”。疫情高风险地区旅游景区暂缓开放,疫情中风险和低风险地区旅游景区开放工作由当地党委政府决定。景区游览管理方面,应严控游客流量、防止人员聚集、落实实名登记。
(via: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网站)
截至2月24日0—24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例,新增死亡病例71例(湖北68例,山东2例,广东1例),新增疑似病例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人,重症病例减少例。
截至2月24日24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例(其中重症病例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例,累计死亡病例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例,现有疑似病例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人。
湖北新增确诊病例例(武汉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例(武汉例),新增死亡病例68例(武汉56例),现有确诊病例例(武汉例),其中重症病例例(武汉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例(武汉例),累计死亡病例3例(武汉例),累计确诊病例例(武汉例)。新增疑似病例例(武汉例),现有疑似病例例(武汉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例:香港特别行政区81例(出院19例,死亡2例),澳门特别行政区10例(出院6例),台湾地区30例(出院5例,死亡1例)。(via: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
截至2月24日24时,广东全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例,累计出院例,累计死亡7例。24日当天全省新增确诊病例2例,为广州市和东莞市各1例。新增出院33例,5例为重型病例治愈出院,28例为普通型或轻型病例治愈出院。新增死亡病例1例,为广州市1例。无疑似病例。有名密切接触者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中,深圳市例、广州市例、珠海市98例、东莞市97例、佛山市84例、中山市66例、惠州市62例、汕头市25例、江门市23例、湛江市22例、肇庆市19例、梅州市16例、茂名市14例、阳江市14例、清远市12例、韶关市10例、揭阳市8例、汕尾市5例、潮州市5例、河源市4例。男性例,女性例,年龄介于2月龄-90岁之间。
截至2月24日24时,在院的例确诊病例中,轻型54例,普通型例,重型22例,危重型25例。新增死亡1例,82岁男性,因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
(来源:广东省卫生健康委 截至2月24日24时,广州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例,其中白云区74例、海珠区66例、天河区45例、番禺区40例、越秀区35例、荔湾区21例、花都区21例、黄埔区18例、增城区17例、南沙区8例、从化区1例。男性例、女性例。年龄介于3个月至90岁之间。现有疑似病例0例。累计核实追踪密切接触者人,尚在医学观察人。
例确诊病例中,已治愈出院例,死亡病例1例。现有医院隔离治疗,其中危重型10例、重型6例、普通型例、轻型6例;98医院(含危重型1例、重型1例)、18医院(含危重型9例、重型5例)、12医院、7例在市妇儿中心接受治疗。
新增确诊病例:女,63岁,为2月12日天河区棠下街棠德花苑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观察期间,核酸检测阳性,2月24日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医院隔离治疗。
新增死亡病例:男,82岁,1月15日从武汉来穗,1月23日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危重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多器官功能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月24日死亡。(via:健康广州)
长时间佩戴口罩后造成的局部皮肤、皮下组织的压力性损伤,属于一种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主要在长时间受压的部位出现,比如鼻部、面颊、颧部或者耳廓后面。首先要注意预防,可以选择比较合适的口罩,比如宽边口罩局部压力就比较小。对于口罩样式的选择,可以选择系带式而不用耳挂式的,压力也会小一些。如果是皮肤比较敏感的人,建议在使用前一定要阅读说明书,看看这个口罩里有没有皮肤容易过敏的成份。对于儿童,要由家长帮助选择大小和形状都比较适合的口罩,减轻对局部的压迫。其次可以在每两到三小时以后适度变换口罩佩戴位置,减轻局部压力。如果口罩反复使用或者持续使用已经超过6小时,建议更换。另外,可以在经常受压的部位提前使用预防性敷料,而且要定期检查皮肤,如果已经出现问题,要及时去处理。
痘痘、青春痘都是痤疮的俗称,是好发于青壮年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因为这个病好发于面部,所以常常给大家带来困扰。在疫情防控期间大家每天戴口罩,面部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环境,皮肤潮湿造成细菌滋生,使痘痘加重。针对这个问题,首先注意面部清洁,如果化妆或者涂防晒霜的话,回家后要先卸妆,选择适合肤质的洗面奶在面部揉搓清洁,然后用清水清洗干净。特别要注意,已经形成的痘痘千万不要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甜食。饮食、睡眠要保持比较好的节律。如果已经出现了白头粉刺、黑头粉刺这样的轻度痤疮,可以选用外用的维甲酸软膏来使用。这个药有光敏性,所以尽量选择睡前使用。如果皮损再加重,出现了红色的丘疹或脓疱,可以加用外用抗生素软膏,比如说夫西地酸、莫匹罗星等。涂抹软膏的时候要先清洁双手,避免手上有不干净的东西带到眼睛或者口腔造成污染。如果再进一步加重,形成中重度痤疮,一般要使用口服抗生素或异维A酸来治疗,由于这些药有一定的副作用或者禁忌,医院就诊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via: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
提示您:要复工,体温报;防新冠,多开窗;勤洗手,戴口罩;分餐吃,一米遥;身有恙,要上报;咳嗽礼仪太重要!(via:中国疾控中心)
提醒您:复工复产企业请摸清员工底数,设立临时医学观察点,严格健康登记,落实返工返岗管理措施。个人防护请记住:戴口罩、勤洗手、常清洁、不聚集。谨记使用七步洗手法:掌心对掌心、手心压手背、十指交叉摩、手握关节搓、拇指围轴转、指尖掌心揉、手腕别放过。(via:广东省应急管理厅、省疾控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ohhayoungchina.com/htys/14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