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中国六百年坚守的屯堡文化圈

北京中科专注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bdfal/
....

在贵州,被当地人称为“老京族”的这个族,查56个民族是查不到的,但“老京族”确实存在,他们在贵州是汉族和当地少数民族均不被认同的群体。他们被称为屯堡人,服饰、建筑、生活习俗,与众不同,形成了特有的屯堡文化圈。最经典的屯堡“老京族”文化,集中在贵州安顺市东28公里的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

赶到屯堡天龙古镇,看到镇堡门前广场上拥堵的车辆和人流,好一阵兴奋,无巧不巧的,正赶上屯堡人的集市。

....

乡间的集贸市场,在屯堡天龙古镇这边叫赶场、赶坝。一个赶字,透着匆忙。摆摊的,买货的,大多是穿戴特色服饰的屯堡中老年妇女。蓝色的长衣罩在外头,那蓝,含的绿色浓一点,大斜襟,襟边两黑两白一花的大长条,斜成厂字形,花条红绿白色小块面的图案相间;头上包着青帕、白帕,后纂儿插着十字玉簪;腰束着白黑两色丝绦,白窄黑宽。有的小女孩儿也是束腰的蓝斜襟褂,不带帕,头发用大朵花束出童子双环髻。背着孩子的妇女,用的是彩色的挎带兜,背上盛装物品的则是口大底小的圆背篓。对屯堡女人的服饰,导游老骆随口说出了一句顺口溜:“头上罩罩,耳上吊吊,腰间哨哨,脚上跷跷。”吃过了午饭,在镇街上的一个茶驿(驿站茶馆)旁,我们请教了卖茶的两位老人。她们的头上罩罩,指的是头帕。头帕,未婚女人不罩,上有老人的已婚妇女平时包的是白帕。长辈妇女,长期包的是黑帕。包白帕的妇女,遇到家里小辈办喜事儿,要包黑帕;包黑帕的,家里头老人先起房子,老人过世,要包白帕,都是有讲究的。罩头帕的仪式,是在结婚前的那一天晚上,要把结打好了,开脸。开脸也叫拔苦发。苦发,就是脑门儿上的那些头发。苦发拔得越多,意味着今后的日子越幸福。头上罩罩,主要还是指后纂儿上插的梅花管簪,共4块,形成十字形,上面的象征是一座山,横着的,象征是一条江;下面的,象征一块田,由一根银链,把梅花管簪串起,意思是丈夫去打仗了,做了媳妇,在家种田,尽管相隔千山万水,但心是连在一起的。有吉语:“银链拴起,千山万水心连心。”这梅花管簪,结婚头一天晚上要插上。耳上吊吊,是指耳环。屯堡妇女吊的耳环,都是银的,分圆形的和鱼形的。圆,圆圆满满的意思;鱼,年年有余的意思。银耳环,还起到身体健康状况显示器的作用。身体好,越戴越亮;身体不好,银色会越戴越污。腰间哨哨,是指腰带,叫丝头解腰,总共4米长,4米是12市尺,象征一年12个月,共根,代表吉祥如意的意思。细点说,恐怕是月月如意,年年发财,越发越有,越有越发,发发发。至于脚上跷跷,两位老年妇女为了帮助我们理解,拿出了家底给我们看,那是大脚的绣花鞋。绣花鞋的鞋头,一是尖尖的,二是内藏机关,尖尖里有柄牛耳尖刀,这是为妇女防身用的,见财见色起意之徒,只顾看上面了,却疏忽了平地也会风云起,嗖,绣花大脚飞将上来,不是见血封喉,当场晕菜,也得疼得吱呀乱叫乱跳。鞋底是牛皮底,三层上好牛皮,又厚又结实,上有9颗铁钉,每3颗一组,共3组,取天长地久之意,也叫长长久久。用牛皮底,除了结实耐用还有防水的作用,下雨天可拿绣花鞋当雨鞋穿。鞋面儿上的花色图案,绣的是蝙蝠,寓意吉祥。

从对概括女性衣着配饰的四句顺口溜的解析中,我们感受到了的一种信息:屯堡妇女,男人是在外当兵的。从结婚的那天起,就有了长别离的思想准备,身分两地,心相随,情相牵;不仅要在家种好田,挑起生活的重担,还要能自立自强,独善其身。她们是军嫂。不过,拉开话题,才知这军嫂是年前的军嫂。年来,屯堡人一直沿袭着旧风旧习而已。奇装异服的屯堡人,是真正的汉族。当年,朱元璋派30万大军平定南梁王反叛,2个月艰辛征程抵达普定(安顺),同年腊月“白石江大战”一举歼灭元藩王。战事平息以后,30万大军没有返回,就地屯田驻防,开发大西南,这才有了屯堡,有了屯堡人和屯堡文化。得知屯堡人现在的服饰是年来一直保持的凤阳服饰时,我们不禁大惊。明王朝皇帝家乡的汉人当年就是这个样子啊!驿茶店的老板57岁,名叫陈忠秀。她说,不是没变化,明朝服装本是长衣大袖,现在改小了,袖子原来1.2尺大,现在只有7寸;原来是自己一针针缝的,现在改机械化了,用缝纫机;原来衣服的花边是自己编的,现在也改用机绣了。大山深处,多么坚韧的一族!改朝换代,主流汉族社会在几百年间,已经变到再回过头来看自己老祖宗,自己的前身,竟觉得像是少数民族了。

....

屯堡另一个战争影子极深的文化是地戏。屯堡人管地戏叫跳神,把地戏班子的负责人叫神头,官称:神像首领。现在的屯堡天龙镇神头是陈先松。陈先松也是一位老人了,清瘦,腿脚好,嗓子更好,清唱地戏,无伴奏,唱男声是男声,唱女声是女声,声音要高便高,要细便细,要硬便硬,要柔便柔,上下通透,拿捏自如,真假嗓并用,抑扬顿挫,没有一点滞涩干瘪,听来十分受用。这是练功练来的。他13岁学戏,40年的功底,人称地戏王,能从容掌握8种唱法。他给我们学张飞,这是黑头;又学女性的哭板,用鼻腔,声音从脑门出来,出得很细很软,悲伤的情调,像四川号子似的,却不是高亢,而是凄切的细柔。张飞、李逵、窦尔敦类人物和穆桂英、樊梨花类人物在同一个男人身上分泾渭,若非所见所听,真是不敢想象。

地戏是被神化的。它和一般的戏曲不同,不能说演就演,演出前要请脸子,请脸子要摆香案,献雄鸡、猪头,举行仪式,烧香叩拜,求神灵把灵气给脸子。开了箱,请了脸子戴上,演员便转化为神。演出的时间,也不是随意的,一年中只有两次,一次是春节,从初二开始,避开初四,初四不能演,这天被视为不吉利,一直演到正月十五。第二次演是在鬼节(农历七月中旬)。每次演罢要扫场封箱,送神各归其位。脸子是圣物,封了箱是不能随意乱动的。

....

地戏现在是天天演了,开发了旅游,要给旅游团看,每场时间不长。真正的演出,一演就是3个小时,也有通宵演的时候,一气儿演十几天二十几天,一堂戏演四五年才能演完。一年中演不完,只能演到哪算哪儿,来年再接着演。演出的场地不讲究,有块平地儿就行,观众坐得高,演员的位置低,演员的脸被罩在黑罩子里,脸子朝上,观众才能看清正脸。演员在表演的时候,武打虽说是程式化的,但动作的幅度挺大,弹跳腾挪都有,离地飞起的动作是很好看的。

地戏的语言,也就是屯堡人的方言。是贵州的普通话呢,还是靠近哪个土著民族,还是自成一路?

“屯堡语,屯堡方言!”听见问的屯堡人异口同声地说,气氛热烈。“是祖先来时唱的腔,江西弋阳腔,和贵州话不一样,和当地的土著和少数民族语不一样,是以前的官话,基本属于南京方言。有个南京语言学院的专家,做过比较,他说我们很多发音很多细节都像那边的。他是沈万三的后裔。”

....

地戏是有教本的,教本就是唱本,有词无曲的唱本。演出舞台两侧都是阁楼,阁楼内设有展室,展室展出各种剧目的脸子,还有唱本。陈先松说,唱词分7字句,10字句。这和大部分传统剧目相同。10字句是三四三、三三四之类字的组合,7字句是三四和四三字组合,可以加字,但框架就是这样的,不能更改。陈先松说唱腔唱时10字句是三个字一转弯,7字句是2个字转弯。莫非地戏的唱词有二二三或二三二结构?没有曲谱,都是口传身授,好坏全凭个人的造化和功底薄厚,没有功底唱不出来。徒弟从先生那里学,唱出来的未必是一个味儿,素质和条件不一样,只要喜欢,只要爱好,未来天宽地阔。

探讨地戏艺术时,演员们是人不是神,人的欲望和追求,使地戏长长久久地延续、发展。

对屯堡人的石头房子,我有一种莫明的兴趣。一到天龙镇,看到高大的石砌镇门楼,就抑制不住兴奋。其实,我看得很清楚,那门楼是新盖的,是盖给旅游者看的。街道上的石头房子,是旧的还是新的?仿旧如旧,新旧参半?我喜欢那街,窄窄的,铺面房在两侧夹着街面,夹出中间石板路的拥堵。古代没有太宽的街,窄街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证明。

....

街里的石头房子大都是老房,老石寨老石街。转过几处之后,我明显地感觉到,过去,除了驿道,军队长驱直入几乎没有可能。每条石头深巷都有过街楼,过街楼是可以封闭的,形成关门打狗的格局。过街楼里的巷道宽的能宽到三四米,狭窄处,也就将将能走两个人了。在名为九道坎的那片地方,我们看到了据称已多年仍在沿用的石头房子,也感觉到了石巷之曲之窄之幽深之苍古,石灰岩片垒筑的年老房大多变形了,墙面凸凹不平,腐烂处像能用手抹出石粉来,岌岌可危。它们更能见证屯堡军事防御上的功能。

屯堡是军事建制的村落,强调军事功能,也讲究风水。依山面水,进可攻退可守是它的一大特征。选址要选在寨前有可供灌溉的河流,寨中有饮用的水源,寨后有靠山的地方,背山面水,有吉祥兴旺方面的考虑,更是实惠的选择。屯堡把好田好土都占了,背后的山地又便于登高望远,观察敌情,建烽火台,联网防御。每遇敌方来袭,就可放狼烟通报,呼唤援兵。它的另一个特点是村寨的点线分割布局。以寨中央空坝为点,向外辐射出纵横交错的巷道,巷道把民居分割成一片一片的,各片独立,各户独立,又相互通连。外有高大坚固的城垣、堡墙,内有日常开放战时封闭的巷门。进入屯堡村寨,便进入了迷宫,贸然进入的敌兵是很难在巷战中讨好的。

....

屯堡人的心理,据说是很高傲的。朱元璋的老乡啊!朱元璋的老乡来到荒蛮偏僻之地,是不屑与土著为伍的,好地占着,好田种着,瞧人不起。贵州俚语:汉家住街头,苗家住山头,形成一个优越感极强的自我封闭的文化圈。时世变迁,反是被人家觉着土了。屯军的主力在安顺一带,屯堡这一带的封闭性最强。封闭易被遗忘,封闭也易形成文化的固守,一固守就是多年。天龙古镇是到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和外界通婚的。

探索屯堡人的心理轨迹会是很有意思的事。

Tips

地理位置: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天龙

开放时间:8:30-17:30

门票:30元(参考)

交通:在贵阳客车站或体育馆汽车站乘到安顺的大巴,在天龙高速出口下车,步行米到天龙古镇,也可从安顺乘到平坝中巴,在天龙下。

干杯,快乐

曼妙奇幻的卡帕多奇亚CAPPADOCIA

洛阳牡丹甲天下

叶尔羌之路尘封了半个世纪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ohhayoungchina.com/htyf/161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