怼忽悠护肤品宣传里的那些套路1
传播护肤品知识,更是传播理性的态度,科学的方法
之前的节奏一直是一篇文章怼一个忽悠。
渐渐发现,忽悠的产生速度远快于我的更新速度,所以今天就加把劲,一次怼N个忽悠。
感谢诸君后台提问给我线索,感谢某宝某猫微商给我取之不竭的吐槽灵感。
是的,我又挖了个坑,怎么着吧?
填还是不填,看诸君的点赞数喽~
1.活酵母
「活性酵母是一种“活”的营养物,含有极其丰富的活性物质,对肌肤有很好的修复与再生作用。通过脸部体温激活酵母,它会发酵,会深入皮肤肌底层,会吃掉皮肤上的死皮、角质、粉刺、黑色素等脏东西,然后排出皮肤所需的胶原蛋白和氧气等,从而使皮肤由内而外达到最健康的状态。」
我以为活酵母已经被揭露得很彻底了,后台还是有人问这个东西怎么样。
宁可重复揭露一千遍,也不可让它漏网。
讲真,上面这段文案,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首先,国家的化妆品安全卫生标准,把酵母菌、大肠杆菌等等真菌细菌一律当做有害物质,对其数量有严格限制。所以,坚称有活酵母,就等于坚称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想考据国家标准原文的戳这篇以往文章,讲过。
其次,护肤品里都添加抑菌剂的,专杀细菌真菌,防止护肤品变质——这些活酵母产品也不例外。一方面坚称有活酵母,一方面添加了杀酵母剂,总得有一个是假的。
酵母的发酵速度是很快的。之前扒过Pitra(戳这里),在20-30°C环境下,不到一周就完成发酵了。
当真含有活酵母的东西,即使一直冷藏,保质期也是很短的。举个例子,德国每到春季,都会卖这种发酵到一半的葡萄酒,叫Fdrwi?r或Fdrrotr。因为发酵还没完成,还有不少葡萄糖,所以很甜,又有点酒精,容易喝过量...跑题了,这里面有货真价实的「活酵母」,于是必须冷链运输,买回家放冰箱里一周,味道就变了,而且瓶塞特意做成漏气的,因为酵母在发酵时会不停释放二氧化碳,瓶塞封死的话会炸瓶。
红酒酵母和护肤品酵母不是同一种,但发酵速度快、保质期短、发酵过程中会释放气体,这些是类似的。想想你家那瓶面霜放了多久了?开盖时会「咘」一声放气么?
有人问了,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卖家说,这个面霜一定要冷藏呢?为了看起来逼真,把故事编好编圆嘛。
实际上,这些号称活酵母的产品里面应该是酵母发酵产物的滤液,酵母啥的都被除去了,和Pitra属于一类东西,只是酵母菌种不同。
还有,说胶原蛋白分子能「深入皮肤」我也就忍了,不知者不怪;但是说巨大的酵母能「深入皮肤」就有点吓人了,那得多大的眼儿啊...另外,人家酵母很挑食的,爱吃糖类,才不爱吃死皮和黑头...
最后啰嗦一句:传销直销的产品容易火爆容易刷屏,这是由于「全民动员」的销售模式,是由卖家在那里摇旗呐喊,并不一定是由于产品好用,并不一定是买家在奔走相告。诸君一定多留个心眼。
2.DNA/基因修复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天然海藻...展现健康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海藻内含有一种叫做UV-核酸内切酶的成分。就是它帮助海藻发挥自我修护功能。...科学家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合成了与其非常相似的一种成分...配合先进的“深度超导传输科技”,精准地输送活性成分至DNA碱基键受损处进行有效的修复,它能迅速提升DNA自我修复能力75%,使肌肤整体状态都得到明显的改善。」
打着「DNA基因修复」旗号的护肤品很多,号称的修复原理也是五花八门,有说能修复碱基对的,有说能修复端粒蹭诺贝尔奖热度的,都不靠谱。
唉...都不知道该从哪里下嘴...
表皮有好几层。只有最底下那层,也就是挨着真皮那层,能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一层叫基底层,又叫生发(读一声)层。外面的角质层不断脱落,里面的生发层不断产生新细胞,如此生生不息。戳这里复习皮肤结构。
皮肤癌啥的,也主要是生发层细胞基因受损、癌变。
所以护肤品停留在皮肤表面,对「修复基因」是没卵用的,皮肤表面的细胞死得硬邦邦的。
护肤品要想修复基因,至少得抵达生发层。
可是生发层外面还有棘层、颗粒层、角质层,老厚了,绝大部分物质穿透不了,很小分子很亲油的分子才有一丝机会,比如某些维生素衍生物。
但是这些「修复基因」的护肤品,我看了看,基本都在宣称添加了和DNA修复或复制有关的某种酶,酶基本都是大分子蛋白质啊~连角质层都穿透不了~
退一亿步说,就算渗到了生发层,还得穿透细胞膜以及核膜,才能进入细胞核,接触到DNA。回忆中学生物,这两层膜不允许蛋白质随便通过,而是有选择性的允许特定蛋白质通过。
再退一亿步,就算进入了细胞核,可是人的细胞本身也在合成各种用于DNA复制和修复的酶,人家自给自足很嗨皮啊~这不是多此一举么。
接着退一亿步,就算与DNA相关的酶多多益善,能修复海藻DNA的酶未必能修复人的DNA吧——我尚未考证哈,只是表达一下疑虑:虽说人和海藻的DNA都是那四种碱基组成的,但是细胞内的环境很不同;对小鼠有效的成分,尚且不能直接推论对人也有效,而人和鼠好歹还都是哺乳动物呢。
这还都没说,酶对温度和pH值等环境十分挑剔,容易失去活性。
总之,生产商这种想当然的推演,漏洞百出。想证明你的产品真能「修复DNA」,拿数据拿实验出来看看啊~不要只耍嘴皮子。
顺便说句端粒:就算真的能修复端粒,保证端粒没有损耗,细胞衰老的影响因素还有其它许多,只搞定端粒远远不够。
3.酵素
「绿茶酵素面膜...主要成分:绿茶提取精华,酵母提取物,...」
「酵素不足,肌肤发出预警信号...酵素含大量维生素和氨基酸成分,是维持机体平衡和生命活动的必须物质,补水保湿,改善肌肤水油不均、干油等问题。」
所谓酵素,是日语里「酶」的意思。
酵素和酵母、酵母提取物是两码事!
酵素和酵母发酵滤液(类似Pitra那种东西)也是两码事!
总有卖家和软广把这几个东西混为一谈,太不敬业,即使忽悠也该有匠人精神嘛~
我来试着解释下:
酵母是种单细胞生物,既可活着用于蒸馒头做红酒等,也可被烘干搅碎(即所谓的酵母提取物,酵母抽提物)作为食品添加剂、培养基等;
酵母生活在液态环境,吃进去葡萄糖等,吐出来(也可以说是「拉出来」)各式各样的物质,比如酒精——把酵母滤掉之后,剩下的液体就是酵母发酵滤液,混合着酵母的食物和排泄物;
酵素(即酶)说的是一种蛋白质(有少数例外),对生化反应起催化作用,酵母这个又吃又拉的过程,就有酶的参与;
新鲜的酵母发酵滤液里也许有点酶,但是滤液一般会被加热以杀菌,这一加热,酶的活性就丧失了。
综上,酵母,酵母发酵滤液,酵素(即酶),是三种截然不同的东西。
酶,对人体里的许多化学反应至关重要。
但是,把酶往脸上抹,或者口服,就不一定靠谱了。
先说往脸上抹:
如果是用来去除皮肤表面死细胞的酶,我还可以相信涂抹有效。
如果是什么修复胶原蛋白、修复DNA的酶,就像上文所说,它根本抵达不了「患处」,就更谈不上起效了。
酶绝大部分是大分子蛋白质,无法穿透角质层,更别说穿透表皮了。顶多能在皮肤表面保保湿。
另外,像上文所说,酶通常对温度酸碱度等环境十分挑剔,那瓶面霜到了你手里,就算有酶,恐怕也早失去活性了。
再说口服:
如果是专门在胃里工作的酶,我还可以相信口服有效。
但是除此以外的酶,除非超级耐酸,否则会在胃酸作用下变质失活,变成普通的蛋白质,和牛肉干豆腐干没什么两样。
4.干细胞
「環境侵害...會削弱並影響幹細胞的生命力...降低其新生細胞的能力,造成皮膚的老化及黯沉...但是經過研究發現,沉睡或是靜止的幹細胞,可以被特定的生物信號喚起,並重新開始活躍。因此,現今所謂的幹細胞美容即是透過一些有效成分,喚醒漸漸失去功能的幹細胞,提升其活力,以達到填補及修復受損皮膚細胞與組織的作用,進而改善皮膚皺紋、老化、鬆弛等現象。」
又一个蹭诺贝尔奖的骗纸。
年的诺贝尔奖的内容是这样的:
诸君都知道干细胞是啥吧——比如皮肤的生发层,它分裂出来的细胞只能是表皮细胞,不是肌肉细胞骨骼细胞,而干细胞能够分化成任何细胞,即具有「多能性」;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已经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是不能变回成干细胞的,即干细胞可以分化成表皮细胞,而表皮细胞不能变回干细胞;
现在发现,咦,好像可以耶~科学家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把人类已经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恢复成了干细胞状态,逆转了自然过程;
这项技术显然超级无敌——取点你的细胞出来,改造成干细胞,然后拿来修补受损的细胞,心脏、脑、骨髓,简直什么病都能治了~皮肤里什么细胞受损了,也可以修复;
但是人家得奖的科学家都说了,还有很多基础研究要做,离临床应用还需要些年头。
了解了原理,上面那段文案就显得无知了:
皮肤里根本没有干细胞,何谈什么「唤醒」?人家诺贝尔奖那是用基因重组技术,给细胞的DNA做了手术,才能把皮肤细胞逆转回干细胞。
二者的区别就好像穿异性内衣和做变性手术那么大。
另外,还有一种打着干细胞旗号的骗纸——把动物或植物的干细胞做成粉末,抹在脸上。
了解了原理,你觉得这能管用么?
不管用哇。
用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这就好像把「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煮煮吃了...
5.缩小毛孔
毛孔不能缩小,顶多可以把油脂和黑头暂时清干净,使毛孔看起来小些。也可以用酸性物质刺激毛孔,让它暂时收缩。但是真真正正缩小毛孔,靠涂抹护肤品是办不到的:黑头前篇——论毛孔:毛孔大小是改变不了的,你顶多能让它看上去小些
6.孕妇护肤品
孕妇可以用护肤品,孕妇可以用防晒霜,孕妇也可以化妆:「孕妇护肤品」是噱头么?婴儿护肤品真的更安全?其实孕妇们有很多选择
7.涂抹式水光针
水光针是种肉毒素和透明质酸(玻尿酸)的混合针,在脸上无死角的扎一通,把有效成分直接打进真皮里,效果多多少少有一些。而所谓涂抹式水光针,就相当于涂抹透明质酸,能保湿,但是渗透不进真皮里:科普一下肉毒素,水光针——打,还是不打?
8.能吃的口红
口红都能吃,拿「能吃」做噱头,纯属画蛇添足:「护肤品安全性探讨」之——口红能吃么?
9.肌底液
其实就是精华液,这词是我国的发明,不过讲真,对兰蔻团队的创造力真心佩服:不能忍了,我终于要向「肌底液」开炮了——这词儿是我国的发明
10.皮肤在排毒
有读者询问:
「瓜美君你好,我有个问题想询问一下您,有很多直销或者微商化妆品在使用初期,脸部会起红疹,一段时间以后就消了,销售就会说是排毒反应,我总觉得不太可能,但是又不知道为什么,还希望知识渊博的瓜美君可以帮我解疑,么么哒」
起红疹绝~不~正~常~
这哪里是在「排毒」,明明是皮肤受刺激了。
用于护肤品的成分都要做皮肤测试的,起红疹就属于「刺激性irritant」成分——即使稍后红疹消了也不行。刺激性成分或是禁用,或是严格控制用量。
买微商或直销传销的产品,一~定~要~查~备~案~,看看是不是合法合规的产品。
至于后来红疹会消失,估计可能是皮肤适应了,红疹就消了。
总之,别为不合格的产品买单。
*****
只破不立,只拔草不种草,又要有人埋怨我了「看了你的文章,还是不知道该买什么」。
我都委屈死了。
种草文那么多,诸君已经心头一片绿色的海洋,我就不跟着凑热闹了。
说一千道一万,别人用着好的,不一定适合你,你得亲自试。
所以,用我讲的十项方法八项注意,套用在你被种的草上,看看这棵草靠不靠谱。之后再试用看看肤感啥的,就齐了。
确认是不是三无,方法讲过了:被种草了,又担心是三无产品...怎么辨别?
瓜美将对护肤品的基本观点:德国便宜(又好用)的护肤品品牌,以及我为什么很抗拒「推荐好用的产品」
瓜美将觉得挑选护肤品的理性程序:妮维雅和海蓝之谜成分差不多?
当护肤品科普遇到企业管理咨询
实在想看种草文的话:科普式点评我用过的护肤品—第一弹
瓜美将倾情奉献大揭底
最后一句
建议诸君看到这种忽悠广告,就有多远躲多远,这不仅是产品功效的问题,更是生产者的态度问题。
喜欢的话就请动手转发
多一个人看到,忽悠者就少得逞一次
图片来源:Pxls,Wikipdia
本文系瓜美将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看不惯某些护肤品硬广软广不好好说话:堆砌辞藻,却避而不谈实质——要我在「焕颜」「活颜」和「美肌」之间选择一款真的很为难耶,信息量根本为零嘛。一个简单的想法「应该还有很多人和我有相似的需求吧」,使我拿起笔,用讲事实讲逻辑的科学态度来聊一聊护肤品。
瓜美将观点中立,三观端正,只提供信息,不提供商品。若看了瓜美将之后产生冲动,请自寻途径。找代购的时候记得给人家合理的利润空间。
瓜美将这篇文章超有料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ohhayoungchina.com/htys/9914.html